“曹氏风筝”飞入校,非遗文化润童心。“肥燕喻男,瘦燕喻女,新燕喻少,小燕喻儿童,雏燕喻娃娃,比翼喻夫妻……”,23日,在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的报告厅里,来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文化第四代传人缪伯刚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述“曹雪芹风筝”里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文化。
“曹氏风筝”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融传统民间文化、南北扎制技术的精华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活动现场,缪老师引领孩子一同追溯“曹氏风筝”的起源,并介绍了“扎、糊、绘、放”的风筝四艺。为增加授课的趣味性,缪老师更是结合视频,展示了各类独具创意的风筝,有长达几十米的龙风筝,有憨态可掬的笑脸风筝,有栩栩如生的螃蟹风筝,更有长仅20厘米的袖珍风筝。一个小时的精彩讲座,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则听得津津有味,眼里闪烁着对风筝文化的渴望和喜爱。理论课后,部分学生还开展了风筝绘制体验活动,在缪老师手把手地传授下实践如何为风筝着色、系绳等体验活动。
本次“曹氏风筝”非遗进校园的活动,通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感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